选择的自由
发布日期:2015-03-09浏览:1307
上午儿子看完了这本影响N多美国人的《追寻生命的意义》,与我交流了他的读书心得。
我让儿子总结一下看这本书的收获,他列举了5点:
1、生活要有意义,也就是要有目标。
2、在任何状态下自己都有选择的自由。(儿子读了一下封面上的原话:无论在任何情况下,人,都还有最后一种自由——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。)
3、避免存在的虚空,要有事做。
4、痛苦也可以是一种成就。
5、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承担后果。
我帮儿子把这5点进行了整理。最核心的观点,如同这本书的名字,即生活要有目标,过有意义的生活。这样有3个好处:一是我们永远有选择的自由,用自己的目标来作为选择的标准,同时对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,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。二是要做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事情,同时也能避免存在的虚空。三是在面临痛苦时,牢记自己的目标,在痛苦中学习、成长,痛苦也就是一种成就了。
儿子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对这本书的理解。
当我要求儿子看书时,儿子认为自己有三种选择(他拥有选择的自由):
1、认真看书;
2、心不在焉地看书;
3、关上房门偷偷地玩游戏。
然后,儿子分析了每种选择的后果:
1、认真看书能获取知识;
2、心不在焉看书不能获取知识;
3、偷偷玩游戏既不能获取知识,又担心害怕被发现,但能享受玩游戏的快乐。
我问儿子:哪种结果是你想要的?
儿子回答:获取知识,还有,活得快乐。
我问儿子;那要如何才能做到呢?
儿子回答:事先和你说好,先看书,然后再玩游戏。
我认同了他的看法,同时继续问:能不能在看书中找到快乐呢?
儿子回答:那是不同的快乐。并且,有时候读书的快乐是事后才有。于是,他列举了几次因为他看书比较多,向班上同学解释一些事物,而感觉很爽的例子。
最后,我又回到了大前天小A关他iPad的事情。我问儿子他有几种选择,儿子回答:有三种:
1、不理他;
2、说他、骂他、打他等处罚他;(说到这,儿子笑了)
3、拿走自己的iPad。
我问儿子:哪种选择是自由的选择?
儿子回答:三种都是。
儿子没有理解我的问题,我继续问:哪种选择是不基于对方的行为?
儿子略有茫然,思考中。
我提示:也就是说,你的哪种选择是不针对对方的行为,或者说,是不依赖对方的行为?或者说,是你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做出的选择?
儿子似乎明白了:第三种。
我问:为什么?
儿子回答:因为不让对方关我的iPad是我想要的。
我表示认同。
儿子又补充:第一种选择也可以。
我问:为什么?
儿子回答:因为看书是我想要的。所以,不理他,继续看书。
我告诉儿子:第一种选择比第三种选择更好。
我不知道儿子是否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但我知道,对话该结束了。我不高估一个10岁孩子的耐心,哈哈。
至此,这本书儿子算是看完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