邹老师读史记之大秦亡国记
发布日期:2015-08-17浏览:4100
每次读秦亡史总不免想起杜牧的: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,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。春节之际, 邹老师特别推荐司马老先生读史记:新角度,新观点,新思考!
当看到陈胜、吴广凭900多个拿着木棍子,扛着竹竿子(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)的泥腿子起家,从大泽乡(今安徽宿州境内)出发,到刘邦进驻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,前后不过2年多时间(前209年7月~前207年11月),就想,当年秦灭六国的时候,号称雄兵百万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灭六国后,蒙恬带领三十万北击匈奴(秦已并天下,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),任嚣和赵佗带领五十万南征岭南。这都是秦王朝的创业之师,无一不是身经百战、以一敌十。这样的精锐部队,难道抵挡不住无论是装备、素质还是数量都不占优势的叛军?而且秦朝的军队多为秦人,就算不愿为皇帝卖命,但关内是他们的家乡,有他们的妻室儿女,如果咸阳不保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也是知道的,那为什么就能让几个泥腿子闹腾这么大一个声势?
几千年来,历史学家们无不异口同声地说,是横征暴敛,是暴政。但横征暴敛、不施仁政,老百姓没饭吃的,秦朝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最后一个,叛乱在每朝每代都层出不穷。明朝朱元璋随便一个案子,就要杀掉一、二万人;清朝时“康熙康熙,吃糠喝稀”、“嘉靖嘉靖,家家皆净”;秦始皇烧了一些书,埋了四百六十多个书生,但雍正老子的文字狱,动辄牵连几千人,也没见亡党亡国。坏皇帝历朝历代都有,国却不一定亡在坏皇帝手里。暴政是亡国的一个重要因素,但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因素,如果你一定要拿历史教材来说服我,我只能说,教材就是用来忽悠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的。
秦始皇
经过无数个无眠的夜晚,终于有一天如光明灌顶,大彻大悟,终于为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王朝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了(评:这就是传说中的看历史流泪,替古人担忧)!原来,秦朝的军队,一直到秦朝灭亡,秦主力部队都没有参与战斗(小部分参与)!
诸位且看,二世二年(公元前208)冬天,这时距叛乱开始已经一年多了,陈胜派遣的周章等将领向西到达戏水(今陕西临潼境内,距咸阳仅三十多公里),兵力有几十万。二世这才慌了神,大为吃惊,跟群臣商议说:“怎么办?”少府章邯说:“盗匪已经来了,人数多势力强,现在征发附近各县的军队是来不及了。郦山的劳改犯很多,请赦免他们,授予他们兵器去迎击叛军。”(二年冬,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,兵数十万。二世大惊,与群臣谋曰:“奈何?”少府章邯曰:“盗已至,众强,今发近县不及矣。郦山徒多,请赦之,授兵以击之。”)
也就是说,在此之前,秦王朝根本就没有组织军队进行过抵抗。直到发现敌人就在眼皮底下了,调动军队已经来不及,于是把修建陵墓的劳改犯组织起来,一共三十万人。也就是这三十万劳改犯,将叛军打得一逃再逃,杀了陈胜、吴广、项梁等匪首,一直追了八百公里,把他们所认为的最后一支敌人围在钜鹿(今河北省邢台平乡县西南),围得水泄不通。如果不是项羽这个五百年难得一遇的战神出现,那这些劳改犯可真成了史上最牛的劳改犯了。前面不是说蒙恬带领三十万北击匈奴么?那么这三十万人马呢?当时蒙恬已经被赵高设计陷害逼迫自杀,由蒙恬的副将王离接手。王离现在就领兵十万围在钜鹿城外。任嚣和赵佗带领五十万南征岭南的部队在哪里呢?居然还在番禺观望!也就是说,到目前为止,八十万正规军,只有十万参与了战斗!而且直到秦朝灭亡,其它七十万也没参战。(赵佗后来凭他的五十万部队在南越自立为王,边境东至福建泉州,南至江西、湖南南部、西北至广西西北部的南北盘江(红水河上段),西南到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区。)
秦二世
为什么秦王朝不出兵?难道胡亥铁了心要把秦王朝置之死地?且看下文。造反刚刚开始的时候,传达情报的通讯员从叛区回来,把造反的情况一五一十报告了二世,讲造反的人如何如何多,那些人如何如何厉害。二世很生气,就把通讯员关到牢房里去。后边的通讯员回来,二世又问他,这小子听说前面的事了,于是回答说:“那不过就是一群抢劫犯而已,经过公安局、派出所的全力围捕,目前已抓完了,群众情绪基本稳定,局势已经基本控制,不值得担心。”于是二世开怀大笑(谒者使东方来,以反者闻二世。二世怒,下吏。后使者至,上问,对曰:“群盗,郡守尉方逐捕,今尽得,不足忧。”上悦。)。这混小子就是这样一个听不得负面信息的人,所以后来群臣都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他。(几百年后的隋炀帝也就是这样亡国的)
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定性为治安事件,最高权力机构并没有调动军队,军队自己也不敢妄动。直到周章的几十万人马到了临潼,二世才急了,赶紧让章邯组织三十万劳改犯进行抵抗,同时让北方军团的王离带了十万兵马回来支援。章邯开始比较顺利,所以章邯掉以轻心,秦中央也掉以轻心了,未能把更多的部队调回来。钜鹿一战,王离的十万人马全军覆灭。碰上项羽,章邯也有点招架不住,吃了几回败仗,且战且退,但三十万主力并未受太大的损失。
胜败者,军家之常事也。章邯一边坚兵守阵,一边向中央请求支援。如果现在秦中央能立即调动七十万边防部队,项羽未必是对手。但这时候,赵高的谴责书到了,以很严厉的口气质问章邯失败的原因。于是章邯派了参谋长司马欣前往咸阳解释。司马欣日夜兼程一个多月,到了咸阳后,赵高把他安排在皇宫的警卫室,三天不接见。也许赵高因为新任丞相,想在这些将领前摆摆威风。但司马欣害怕了,抄小道赶回部队,惊慌失措地跟章邯说:“现在赵高这小人当道了,咱们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。咱打赢了,他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,必会陷害咱们;咱打输了,更免不了处死。将军啊,你好好想想吧。”这时项羽因粮草已不够,也急于招降,于是边打边谈。
项羽
公元前207年7月,章邯率二十多万人马投降,双方在河南安阳举行了隆重的投、受降仪式。章邯的投降对秦王朝的打击是毁灭性的,西进的叛军再也没遇到象样的抵抗,四个月之后刘邦就骑着高头大马,昂首挺胸地开进咸阳。秦中央有没有对边防部队下发调令至今是个疑,但现在可以知道的是:北方的二十万人马已经在南下的途中,但速度异常缓慢,直到战争结束,也未参与战斗。现在有一种观点,认为当时北击匈奴的三十万部队中,其中十万是正规部队,也就是王离带到钜鹿的十万。另外二十万是战时为兵,闲时为农的边民。如果是这样,那他们故意贻误战机是很有可能的。
当时天下大乱,叛军的势力已经这么强盛,局面已经失控,二十万政府军未必能镇压住,更关键的原因是,他们的家都在长城附近一带,秦朝亡不亡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,甚至在心底希望暴秦早亡。他们南下的目的,可能最主要还是防止叛军北上。岭南的五十万兵马呢?公元前的208年,也就是章邯正与叛军激战的时候,赵佗不是挥师北上,而是封关、绝道,阻止叛军南下,也防止自己的兵马偷偷回去。3年后,于公元前205年兼并桂林、象郡,从而统一了岭南地区;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,定都番禺。这是岭南第一个都城。这小子,趁着局势混乱,自立门户了。
刘邦
邹老师评:有多大的胸怀,做多大的事业。二世只能闻喜不能闻忧而忧患骤至;唐太宗闻过则改则盛世太平。不能容人容事者,执国则国亡,掌军则军败,身败名裂、众叛亲离。此等结局,岂不可怕!君子,要警惕啊!
当看到陈胜、吴广凭900多个拿着木棍子,扛着竹竿子(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)的泥腿子起家,从大泽乡(今安徽宿州境内)出发,到刘邦进驻咸阳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,前后不过2年多时间(前209年7月~前207年11月),就想,当年秦灭六国的时候,号称雄兵百万,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灭六国后,蒙恬带领三十万北击匈奴(秦已并天下,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),任嚣和赵佗带领五十万南征岭南。这都是秦王朝的创业之师,无一不是身经百战、以一敌十。这样的精锐部队,难道抵挡不住无论是装备、素质还是数量都不占优势的叛军?而且秦朝的军队多为秦人,就算不愿为皇帝卖命,但关内是他们的家乡,有他们的妻室儿女,如果咸阳不保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也是知道的,那为什么就能让几个泥腿子闹腾这么大一个声势?
几千年来,历史学家们无不异口同声地说,是横征暴敛,是暴政。但横征暴敛、不施仁政,老百姓没饭吃的,秦朝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最后一个,叛乱在每朝每代都层出不穷。明朝朱元璋随便一个案子,就要杀掉一、二万人;清朝时“康熙康熙,吃糠喝稀”、“嘉靖嘉靖,家家皆净”;秦始皇烧了一些书,埋了四百六十多个书生,但雍正老子的文字狱,动辄牵连几千人,也没见亡党亡国。坏皇帝历朝历代都有,国却不一定亡在坏皇帝手里。暴政是亡国的一个重要因素,但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因素,如果你一定要拿历史教材来说服我,我只能说,教材就是用来忽悠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的。
秦始皇
经过无数个无眠的夜晚,终于有一天如光明灌顶,大彻大悟,终于为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王朝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了(评:这就是传说中的看历史流泪,替古人担忧)!原来,秦朝的军队,一直到秦朝灭亡,秦主力部队都没有参与战斗(小部分参与)!
诸位且看,二世二年(公元前208)冬天,这时距叛乱开始已经一年多了,陈胜派遣的周章等将领向西到达戏水(今陕西临潼境内,距咸阳仅三十多公里),兵力有几十万。二世这才慌了神,大为吃惊,跟群臣商议说:“怎么办?”少府章邯说:“盗匪已经来了,人数多势力强,现在征发附近各县的军队是来不及了。郦山的劳改犯很多,请赦免他们,授予他们兵器去迎击叛军。”(二年冬,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,兵数十万。二世大惊,与群臣谋曰:“奈何?”少府章邯曰:“盗已至,众强,今发近县不及矣。郦山徒多,请赦之,授兵以击之。”)
也就是说,在此之前,秦王朝根本就没有组织军队进行过抵抗。直到发现敌人就在眼皮底下了,调动军队已经来不及,于是把修建陵墓的劳改犯组织起来,一共三十万人。也就是这三十万劳改犯,将叛军打得一逃再逃,杀了陈胜、吴广、项梁等匪首,一直追了八百公里,把他们所认为的最后一支敌人围在钜鹿(今河北省邢台平乡县西南),围得水泄不通。如果不是项羽这个五百年难得一遇的战神出现,那这些劳改犯可真成了史上最牛的劳改犯了。前面不是说蒙恬带领三十万北击匈奴么?那么这三十万人马呢?当时蒙恬已经被赵高设计陷害逼迫自杀,由蒙恬的副将王离接手。王离现在就领兵十万围在钜鹿城外。任嚣和赵佗带领五十万南征岭南的部队在哪里呢?居然还在番禺观望!也就是说,到目前为止,八十万正规军,只有十万参与了战斗!而且直到秦朝灭亡,其它七十万也没参战。(赵佗后来凭他的五十万部队在南越自立为王,边境东至福建泉州,南至江西、湖南南部、西北至广西西北部的南北盘江(红水河上段),西南到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区。)
秦二世
为什么秦王朝不出兵?难道胡亥铁了心要把秦王朝置之死地?且看下文。造反刚刚开始的时候,传达情报的通讯员从叛区回来,把造反的情况一五一十报告了二世,讲造反的人如何如何多,那些人如何如何厉害。二世很生气,就把通讯员关到牢房里去。后边的通讯员回来,二世又问他,这小子听说前面的事了,于是回答说:“那不过就是一群抢劫犯而已,经过公安局、派出所的全力围捕,目前已抓完了,群众情绪基本稳定,局势已经基本控制,不值得担心。”于是二世开怀大笑(谒者使东方来,以反者闻二世。二世怒,下吏。后使者至,上问,对曰:“群盗,郡守尉方逐捕,今尽得,不足忧。”上悦。)。这混小子就是这样一个听不得负面信息的人,所以后来群臣都不敢把真实情况告诉他。(几百年后的隋炀帝也就是这样亡国的)
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定性为治安事件,最高权力机构并没有调动军队,军队自己也不敢妄动。直到周章的几十万人马到了临潼,二世才急了,赶紧让章邯组织三十万劳改犯进行抵抗,同时让北方军团的王离带了十万兵马回来支援。章邯开始比较顺利,所以章邯掉以轻心,秦中央也掉以轻心了,未能把更多的部队调回来。钜鹿一战,王离的十万人马全军覆灭。碰上项羽,章邯也有点招架不住,吃了几回败仗,且战且退,但三十万主力并未受太大的损失。
胜败者,军家之常事也。章邯一边坚兵守阵,一边向中央请求支援。如果现在秦中央能立即调动七十万边防部队,项羽未必是对手。但这时候,赵高的谴责书到了,以很严厉的口气质问章邯失败的原因。于是章邯派了参谋长司马欣前往咸阳解释。司马欣日夜兼程一个多月,到了咸阳后,赵高把他安排在皇宫的警卫室,三天不接见。也许赵高因为新任丞相,想在这些将领前摆摆威风。但司马欣害怕了,抄小道赶回部队,惊慌失措地跟章邯说:“现在赵高这小人当道了,咱们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。咱打赢了,他定会嫉妒我们的功劳,必会陷害咱们;咱打输了,更免不了处死。将军啊,你好好想想吧。”这时项羽因粮草已不够,也急于招降,于是边打边谈。
项羽
公元前207年7月,章邯率二十多万人马投降,双方在河南安阳举行了隆重的投、受降仪式。章邯的投降对秦王朝的打击是毁灭性的,西进的叛军再也没遇到象样的抵抗,四个月之后刘邦就骑着高头大马,昂首挺胸地开进咸阳。秦中央有没有对边防部队下发调令至今是个疑,但现在可以知道的是:北方的二十万人马已经在南下的途中,但速度异常缓慢,直到战争结束,也未参与战斗。现在有一种观点,认为当时北击匈奴的三十万部队中,其中十万是正规部队,也就是王离带到钜鹿的十万。另外二十万是战时为兵,闲时为农的边民。如果是这样,那他们故意贻误战机是很有可能的。
当时天下大乱,叛军的势力已经这么强盛,局面已经失控,二十万政府军未必能镇压住,更关键的原因是,他们的家都在长城附近一带,秦朝亡不亡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,甚至在心底希望暴秦早亡。他们南下的目的,可能最主要还是防止叛军北上。岭南的五十万兵马呢?公元前的208年,也就是章邯正与叛军激战的时候,赵佗不是挥师北上,而是封关、绝道,阻止叛军南下,也防止自己的兵马偷偷回去。3年后,于公元前205年兼并桂林、象郡,从而统一了岭南地区;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,定都番禺。这是岭南第一个都城。这小子,趁着局势混乱,自立门户了。
刘邦
邹老师评:有多大的胸怀,做多大的事业。二世只能闻喜不能闻忧而忧患骤至;唐太宗闻过则改则盛世太平。不能容人容事者,执国则国亡,掌军则军败,身败名裂、众叛亲离。此等结局,岂不可怕!君子,要警惕啊!